——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想结合中国教育信息化近年来的进展,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广泛的新形势下,政府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蓬勃兴起,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在中国开始起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技术升级,中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2012年中国教育部进一步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把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我们的认识:
一、中国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与工作部署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中国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中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根据以上目标,中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两个层次的部署:
第一个层次,是中长期的部署。中国教育部组织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2011年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明确了中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任务和行动路线图。提出了各级各类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信息化重在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异,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开发优质资源和关键应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创新信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重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
第二个层次,是“十二五”期间(2011-2015)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国政府将“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宽带网络校校通”主要是要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是宽带接入,二是校内网络学习环境。目前,中国约80%的学校已经实现宽带接入并建有不同程度的校内网络学习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主要是要推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这方面已出现不少成功案例,如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城市的学校为缺少优秀师资的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学校提供“专递课堂”,使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实现“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则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是要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为学生、教师甚至所有公民构建一个教学、教研、学习的网络支持与服务环境。在人人通方面,中国湖南省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基本形成了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基本教学或学习平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模式,丰富了教育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目前,“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中国已由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今年全国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将超过600万个。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支撑的“三通”服务的,是由国家级平台及省级平台共同构成的服务体系。目前,国家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都已开通服务。
二、中国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些认识
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上教育信息化目标与部署,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美国可汗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正在引领的美国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MOOC)的热潮,可以说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成功案例。他们的改革不仅是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较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质量控制,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个性化。从这些成功的案例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对教育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方法的改进,而是一场深刻的教与学的革命。
(二)应用驱动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必须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我们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任务,都是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提出的。 除“宽带网络校校通”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班班通”强调的是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我们提出了以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种形式推进“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三)机制创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教育信息化要推动改变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催生新的教育教学形态、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信息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同时,教育信息化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硬件及软件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环节。要保证这样一项新生事物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只有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机制,形成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一是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政府部门必须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推进的责任,建立起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二是在调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上,也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保护与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当利益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大家能够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中共同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方面,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模式,使学校能够从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聚焦于应用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三是在学校内部,还要充分引导、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参与。只有学校专心于应用,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应用,教育信息化价值与作用才能够得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得以保障。
(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中国目前拥有近32万所中小学,这些学校大部分都在农村,在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还有近7万个地处边远山区的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优质资源班班通”的一个特殊案例,2012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实现为全国近7万个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设备和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乡镇中心校为核心,组织指导邻近的教学点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使偏远农村孩子在有学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接受教育的质量,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2012年,中国政府还批准设立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5所地方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以网络教学为基本支撑,探索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教学机制与育人模式,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覆盖全国城乡的不同学习群体,努力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总起来说,我们的起步比较晚,积累的成功实践经验还十分有限。当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比如,在美国兴起的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就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我们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思考。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研究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努力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开放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事业,迫切需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成功的经验。
(注:本文来自“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会议发言和资料)